全国同城快餐服务qq_风楼阁全国官方,全国楼凤兼职网站,100块钱3小时上门二维码

开辟邮轮经济新赛道,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4.10

开辟邮轮经济新赛道,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引擎

侯兵1 赵崇煦2 刘云3

摘要:邮轮经济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业界公认具有1:14的经济带动效应。2024年6月25日,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复航,这将有效带动和促进制造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全面发展,有潜力开辟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新赛道。为将邮轮经济打造成为推动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对广州发展邮轮经济的优势进行了系统梳理,并针对当前广州在邮轮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政策支持力度有限、产业链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建议,助力广州进一步拓宽新质生产力空间,推动“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取得新突破。

956677a753674d5ba02dfa138d94a202u2Si_m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一、邮轮经济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邮轮经济的内涵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等部门的定义,邮轮经济是指以海上巡游(Sea-Cruising)豪华邮轮为明显区别特征,依托邮轮母港与??扛奂捌渌诔鞘械母骼嘧试矗杂事致糜尾肺诵?,向上下游领域延伸、构成跨区域跨行业、多领域多渠道的投入产出形式。

作为经济新增长点,邮轮经济是以邮轮旅游为驱动,涵盖邮轮修造、船舶供给、邮轮运营、港口服务、跨境消费等领域的综合产业集群,涉及能源矿产、设备制造、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商务服务、文体娱乐等国民经济多个行业部门。一般来说,邮轮经济主要由邮轮设计制造、邮轮运营经营、邮轮服务消费三大环节构成[1]。其中,仅邮轮设计制造环节,一艘大型邮轮造价就超过10亿美元,配套供应链涉及100多家战略供应商、8000多家专业供应商,涵盖近120类成套设备、约2500万个零部件,单艘邮轮建造吸收劳动力超过1000万工时。

文字文稿2_01.jpg

(二)邮轮经济的发展趋势

从国际来看:2023年全球邮轮行业全面复苏,甚至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国际邮轮协会(CLIA)发布的《2024年邮轮行业现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邮轮运力达到65.6万个标准床位,相比于2019年增长12.7%;2023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游客数超过3170万人次,达到2019年水平的107%;预测到2027年,全球邮轮游客人数将接近4000万人次,从2024年到2028年,全球邮轮运力至少增长10%,达到74.5万个标准床位。全球邮轮运力的强劲增长态势以及持续攀升的客运量,预示邮轮旅游市场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邮轮港口呈区域集聚性分布,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邮轮圈、华东邮轮圈以及华南邮轮圈三大邮轮区域。因受疫情影响,我国邮轮运输停航数年。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提出试点水路口暂定上海、深圳邮轮港口。从首批复航港口的情况看,市场反应远远超出预期。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表示,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2023年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达10.7万人次。2024年元旦,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正式启航,2024年上半年,我国邮轮旅客运输量约50万人次,预计我国邮轮运输市场将继续稳步回升,2024、2025年将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从2026年开始我国邮轮将进入第二个黄金发展十年[2]。目前,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已进入总装搭载的加速期,2026年底交付后将依托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常态化运营国际航线,成为我国在海上的又一城市名片。

展望未来,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邮轮新兴市场,有望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新机遇,加大邮轮的设计研发和建造力度,提升邮轮船队的自主运营能力,拓展深化邮轮经济产业链,积极参与全球邮轮市场的合作和竞争,为国际邮轮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表2 我国邮轮母港现状汇总_01.jpg

二、广州发展邮轮经济的综合优势突出

(一)港航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

广州地处河口海岸地带,具备港口建设的良好自然条件,能够实现四季通航且通航条件上佳,较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区更具优势。同时,广州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泛珠三角及东盟地区,客源腹地广阔、市场环境优越、航线多样化程度高,通过伶仃洋出海航道,近程可发展到达香港、深圳、珠海等湾区港口的粤港澳邮轮、游艇自由行和近岸海域旅游航线,中程可与我国沿海及海南岛城市港口联动,远程向南、向东通过更长航线可达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新加坡等亚太国家及世界其他港口。

(二)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配套条件良好

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综合体,集邮轮旅游、港澳客运、珠江内河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现有一期工程已配备10万吨和22.5万吨邮轮泊位各一个,以及6万平方米航站楼,可??咳蜃畲蠛阑事帧M?,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也是华南地区口岸查验设施设备最先进、通关设施最多、通关环境最好、管控最智能、服务最高效便捷的邮轮交通枢纽之一,年设计通过能力达75万人次,硬件设施较上海、天津等邮轮港口更优。

(三)邮轮设计制造维修产业基础坚实

广州是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造船及船舶配套产业基础坚实。目前,广州造船年产能超550万载重吨、产值超400亿元,本地船舶企业40多家,聚集了广船国际、第六〇五研究院、中船龙穴岛基地、黄埔文冲等船舶及装备研发设计机构及制造厂,为邮轮设计、建造、维修等产业板块提供重要基础,其中广船国际已完全掌握豪华客滚船设计和建造技术,并建立了内装材料国产化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四)邮轮旅游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作为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广州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人,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01元,居全国第5位。同年接待游客2.34亿人次,同比增长51.8%;实现文旅消费3309.5亿元,同比增长47.4%,城市文旅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位居国内城市前列。2016年运营首年,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出入境人次便突破30万,仅次于上海、天津,至2019年一直稳居在国内前三。随着国际邮轮航线的恢复、乘坐邮轮来华的外国旅行团可免签入境15天等入境利好政策的实施,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国际邮轮选择广州作为目的地,将进一步促进广州邮轮旅游市场的发展。

三、广州发展邮轮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足

与上海、天津、青岛、深圳等城市相比,广州尚未出台邮轮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配套支持政策相对滞后,产业扶持力度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相较于国内其他港口城市,广州邮轮政策补贴明显缺乏竞争优势。如航次补贴方面,广州最高限度补贴10万元/航次,其他城市航次补贴均在10万元/航次以上,最高限额为35万元/航次;转港运营方面,广州尚未针对邮轮公司转港至南沙运营的奖励方案,而天津、福建平潭、广西北海等地为尽早实现复航,对转港至当地开启航线的邮轮给予200-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文字文稿3_01.jpg

文字文稿4_01.jpg


(二)邮轮经济产业链尚不健全

虽然广州位居国内造船行业的第一梯队,但与上海、天津等城市相比,中下游的邮轮运营和港口服务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广州暂无本地注册成立的国内邮轮运营机构,国际一流的海运和邮轮运营公司,如嘉年华、皇家加勒比和诺唯真等国际邮轮运营头部企业也没有在广州设立相关机构(皇家加勒比、歌诗达均已在上海注册公司),关联服务业业态类型丰富度不足,品质有待提升。

(三)邮轮母港复航严重滞后

受疫情影响,2020年1月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仅2个多月就遭遇停航,直至2024年6月底才复航首艘邮轮,错过了国际邮轮运营商2024年邮轮开设的大部分航线航班计划,只能等待2025年重新入局。而深圳、香港等周边城市已发动猛烈攻势,通过增设航线、大批量投放广告等方式抢占大湾区市场资源。如2024年全年深圳预计将始发邮轮27艘次,接待国际邮轮3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约11.65万人次,同比增长550%,按8000元/人次计算,可产生9.32亿元的直接经济贡献,按1:14带动系数推算,可产生超过130亿元的总体经济贡献。

(四)邮轮旅游缺乏拳头产品

由于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运营时间短,同时也缺乏本土邮轮运营商,现有邮轮旅游产品开发缺少整体规划,本土邮轮服务机构参与不足,尚未开发出成熟度高、特色化较强的邮轮旅游产品。而且受港池及航道制约,短期内只能???万吨左右的中小型邮轮,只适合开发东南亚等短航线,难以??砍械9事糜魏较呷挝竦?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邮轮。若港池、航道等邮轮靠泊条件不能及时疏浚达标,明年国际航线开设计划将进一步推后。加上缺乏强有力的市场推广,本地消费者认知度较低,当前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整体不强。

四、推动广州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推动邮轮经济发展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广州市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确立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核心地位,明确各功能区布局,谋划一批邮轮产业链重点项目。二是持续优化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口岸功能,充分利用先天的客流、货流优势,争取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设“市内免税店”,使通过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可购买具有广州特色的免税商品。三是加大国际邮轮航线拓展力度,加快研究出台针对国外及省外母港航线将南沙设立为邮轮??扛鄣暮较吆酱尾固摺K氖钦」抑С?,在广州设立粤港澳大湾区邮轮旅游发展试验区,积极开展自贸区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远期对标上海升级为国家级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为我国深化面向世界(东盟)粤港澳邮轮经济全面合作示范区,为全国邮轮经济发展探索经验。

(二)依托南沙做强邮轮制造体系

一是支持南沙与广船国际、第六〇五研究院等共建国际海洋科技产业园,补齐配套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短板,争取承接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订单,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二是探索中船龙穴岛基地与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泛邮轮”全产业链,构建“海工+邮轮”双核驱动发展的新格局。三是出台配套政策支持广船国际在生产大型豪华客滚船的基础上打造邮轮产品,聚焦邮轮装备产业体系建设,以设计研发、生产总装为重点,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轮产品。同时鼓励船舶维修企业拓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环保的邮轮维修改造业务。

(三)提升南沙邮轮母港枢纽功能

一是大力培育、引进邮轮经济市场主体,支持广州港集团、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运营公司与国际知名邮轮集团合作成立合资邮轮运营公司,探索开展本土化的邮轮运营业务。同时,吸引集聚外资邮轮企业区域总部落户广州,重点考虑引进与广州有合作基础的香港云顶邮轮集团和新加坡丽星邮轮公司。二是发挥好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落户南沙的示范效应,对接名胜、“爱达·魔都号”、MSC地中海等明星邮轮访问南沙,争取星旅远洋旗下“鼓浪屿号”尽早运营从南沙出发的邮轮航班。三是主动把握我国进入邮轮旅游黄金发展期的重大市场机遇,加快启动南沙邮轮母港二期建设前期研究,确保港口设施能够满足未来国际邮轮停靠及游客集散的需求。同时,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加强港口与周边机场、高铁站、城市轨道的无缝对接,实现旅客高效便捷换乘,扩大客源市场覆盖范围。

96c5f1b1fe4e482d8be7688781b74658Cbjf_m

图片来源:人民网

(四)促进邮轮、游艇、游船融合发展

进一步发挥南沙邮轮和珠江夜游两大品牌协同效应,积极构建以海上邮轮旅游市场大循环为主体、广州内河游艇游船旅游为延展的新发展格局。一是充分利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游艇、游船、帆船项目,打造独具魅力的邮轮港公共空间,对标国际先进打造南沙国际邮轮小镇。二是积极探索建设游艇租赁试点,打造一批适合大众消费的游艇租赁示范项目,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突破。三是加快游艇码头、内河游船、旅游巴士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从邮轮母港到相关区域景点的交通便利度,策划打造“邮轮+文化游”“邮轮+生态游”“邮轮+城市游”等特色主题线路。四是研究设立“广州邮轮旅游日”“广州邮轮品牌日”等具有纪念意义的邮轮节日,向市民推出“邮轮消费券”,推动邮轮产业与旅游、文化、商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

(五)优化提升邮轮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强化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邮轮上下游产业链,拓宽邮轮企业投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邮轮产业投资,促进邮轮融资租赁业务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设计针对邮轮产业的金融产品,为邮轮企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二是推进邮轮船舶补给服务便利化,在南沙建设邮轮访问港物资配送中心和邮轮综合服务区,为邮轮提供保税油船供业务,物资配送、废弃物接收等在港服务。三是支持举办以邮轮为主题的各类展会、论坛,提升广州邮轮圆桌会影响力,将南沙打造成为邮轮行业重大论坛和活动仪式的首选地以及品牌活动的集聚高地;深化与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等机构的合作,依托广州交通大学积极筹备并成立中国(广州)邮轮经济研究中心,为邮轮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六)构建邮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加强邮轮专业人才自主培养,鼓励和支持高校与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共同设立邮轮经济相关专业,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建实验室、建立国际船员培训基地等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邮轮专业人才。二是制定并实施邮轮专业人才引进政策,将邮轮游艇相关专业人才纳入“广聚英才”计划,提供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深入落实人才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邮轮专业人才落户扎根广州。三是营造开放包容、创新创造的人才发展环境,为邮轮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

作者部门:2公司领导,1、3政策咨询部

参考文献

[1]刘刚,禹琴,孙新春,等.RCEP背景下环南海国家邮轮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OL].工程管理科技前沿,2024(2):1-11.

[2]耿旭静、董业衡.广州邮轮发展圆桌会在南沙举行 明年我国邮轮有望全面复航[N].广州日报,2023-09-15(2).